【國際新聞】研究發(fā)現:北冰洋奇特浮游植物可合成“石油”
時間:2021-08-20 來源:中國石油新聞中心 點擊:7702次
據《日本經濟新聞》網站8月9日報道,由日本海洋研究開發(fā)機構(JAMSTEC)、豐橋技術科學大學以及自然科學研究機構生理學研究所組建的研究小組在北冰洋發(fā)現了一種能夠合成類似于石油的浮游植物。
報道稱,這是世界上首次發(fā)現這樣的生物,迄今為止從未發(fā)現任何生物體能合成類似石油的燃料。這一發(fā)現有可能進一步推動生物燃料的開發(fā),從而有助于實現去碳化社會。
日本海洋研究開發(fā)機構地球環(huán)境部部長原田尚美介紹說,石油的主要成分是碳和氫的化合物,是由碳原子數量不同、大小不一的碳氫化合物分子混合在一起形成的。煉油過程中,需要分離出碳原子數為10至15的汽油和碳原子數為16至20的柴油。
報道還稱,研究小組發(fā)現的浮游植物具有合成多種碳原子數為10至38的碳氫化合物的能力。
迄今科學家已經發(fā)現了能夠合成碳氫化合物的浮游植物和藻類,但由于碳原子數范圍較窄,且易氧化并含有不穩(wěn)定結構,因此其實用性受到限制,必須與化石燃料混合才能應用。
新發(fā)現的浮游植物可一次產生從輕烴到重烴的多種成分,可以合成高質量的燃料,沒有不穩(wěn)定結構。如果能夠批量生產,就可以單獨作為燃料使用。
目前需要解決的是產量問題。這次發(fā)現的浮游植物培養(yǎng)起來并不難。目前,在基礎研究階段很難估算生產成本,但很明顯,目前發(fā)現的浮游生物無法大規(guī)模生產,制造成本高,實際應用存在很大障礙。
今后研究人員將重點從基因方面解析這種浮游植物合成石油等價成分的機理,努力培育和選擇能力更強的物種,通過轉基因來賦予大腸桿菌等生物合成石油的能力,從而克服“量”的課題。
報道指出,要實現去碳化社會,必須用能夠促進碳中和的生物燃料替代化石燃料。燃燒浮游植物和藻類產生的生物燃料會排放二氧化碳,但由于它們在生長過程中吸收了二氧化碳,因此二氧化碳排放總量可以減少到零。
在交通工具中,實現飛機的電氣化并非易事,因此對碳中和生物燃料的實際應用存在需求。
日本海洋研究開發(fā)機構研究人員在北冰洋靠近太平洋一側的楚科奇海收集了浮游植物。為了調查全球變暖對北冰洋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影響,海洋地球考察船“未來”號對北冰洋進行了考察,分析了海中采集的浮游生物,其中包括浮游植物,它能合成類似石油的碳氫化合物??梢哉f,這是北冰洋研究出人意料的“副產品”。
人們普遍認為,石油是由埋藏在地下的浮游生物和藻類等有機物在壓力、地熱和微生物的作用下產生的。在石油的起源上,這一新發(fā)現可謂對傳統(tǒng)觀點又提出了新挑戰(zhàn)。